《當代史學》第1卷第3 (199811)
 
v 研究札記 v
 
 


 周佳榮
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
  古代越南曾經由中國直接統治了一千年,時間大約以漢、唐盛世為起迄,即由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置交趾、九真、日南三郡時開始,至公元938年為止(公元939年吳權自立為交趾王,是越南獨立之始)。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,越南成為古代東亞世界「漢字文化圈」的成員之一。研究這段「北屬時期」的歷史,自然以中國史料、史書最為重要。越南從中國獨立以後的一千年間,歷代王朝仍以漢文作為行政及學術上使用的文字,因此這時期的史料、史書雖出於越南人之手,但主要都用漢文寫成。這種情況,直至十九世紀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後,始告結束,不過遲至二十世紀初期,一些越南人還有使用漢文撰作的習慣。

現存的越南漢文史籍多屬寫本,流傳不廣,除有部分曾經刊刻或影印出版外1,多數集中收藏於幾個研究機構2。本文旨在介紹越南重要漢文史籍的成書經過、內容和版本,敘述後世學者從事整理及研究的概略;古代越南史學的發展,從中亦可見一斑。撰寫時參考了日本金澤大學片倉穰教授的專文3,並翻查了一些專門詞典和工具書4

 

 

《安南志略》屬地方志,是越南現存最古的史書。1333年黎崱撰,1339年加筆。體例仿中國方志,共二十卷;通行本為十九卷,但內容與二十卷本相同。

此書是越南降元以後,越南人在中國撰寫和出版的著作,所載不限於歷史方面,而及於地理、制度和詩文,是了解陳朝(1225-1400)及前此歷史的基本材料,對研究越南古代史地頗有價值。

1961年間在順化出版的越南音譯、語譯本,是以通行本為底本,用內閣文庫、靜嘉堂文庫、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的三種寫本校勘,書後附有原文。此書另有法文譯本(1896)

 

《大越史記全書》乃黎朝史官吳士連等撰修的編年體正史,是研究越南前近代史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史書。此書是以下列兩種著作為基礎編成的:

()《大越史記》:陳太宗時(1225-58),榜眼黎文休(又稱黎休)奉敕撰,於聖宗紹隆十五年(1272)成書,共三十卷。此書採編年體記載公元前三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的史事,始於趙武帝(207),終於李昭皇(1224),是越南第一部正史。今已失傳,只有一些評論以「黎文休曰…」的形式保存在《大越史記全書》之中。

()《史記續編》:黎仁宗時(1442-59),命潘孚先補修《大越史記》,始自陳太宗(1225),終於明朝放棄交趾(1427),共十卷,1455年成書,稱《史記續編》。

黎聖宗洪德年間(1470-97),復命吳士連重修。吳士連根據前二書,於1479年完成《大越史記全書》。此書分為兩編:前編稱為「外紀」,有五卷,記事始自傳說中的鴻龐氏,迄於平定十二使君(967);後編稱為「本紀」,有九卷,始自丁先皇(即丁部領,968-79),止於黎太祖(1428);再加《黎太祖紀》一卷,全書共十五卷。

1665年范公著奉命續修《大越史記全書》,增加撰者不詳的《本紀實錄》五卷,及范公著編的《本紀續編》三卷,成為二十三卷本。《本紀實錄》始自黎太宗(1434),迄黎恭皇及莫朝初年(1532);《本紀續編》起於黎庄宗(1533),至黎神宗(1662)為止。正和十八年(1697)黎僖撰成《本紀續編追加》一卷,又增加1662-75年黎玄宗和黎嘉宗兩朝實錄。黎僖所修之書,即為《大越史記全書》的最後修訂本,至此全書遂告完成,頒行天下。

簡言之,《大越史記全書》共有二十四卷:《外紀全書》五卷,《本紀全書》九卷,《本紀實錄》六卷,《本紀續編》三卷,《本紀續編追加》一卷。採編年體,並仿中國司馬遷《史記》之例,在敘事後加作者評論,但無紀、傳、志、表。現存越南古代史書中,以此最為重要。

此書除最初的刻本外,西山朝時代、阮朝均有版刻或覆刻。1885年日本人引田利章在日本以活字印刷,成為今日的通行本,但錯漏頗多51967-68年間,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出版全六冊的越南語譯。近年有陳荊和編校的《校合本.大越史記全書》行世6,以不同版本互校,並加標點和註釋,對研究者最稱方便。

 

《越史略》又名《大越史略》,是越南最早的編年體史書。撰者不詳(有人認為作者是胡宗鷟),大約是陳朝昌符年間(1377-88)的著作。共有三卷,上卷起自傳說時代,迄於前黎朝滅亡;中、下卷皆載李朝(1010-1225)史事,記述特詳。因陳朝改李姓為阮,故書中李朝之李均作阮及阮朝。書後附陳朝紀年。一般認為,此書是簡化《大越史記》之作7;無論如何,此書與《大越史記全書》同為考察李朝及前此史事的基本材料。

《越史略》在越南國內已失傳,流傳於中國,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此外,亦為守山閣叢書、皇朝藩屬輿地叢書、叢書集成所收。有越南語譯(1960)。日本學者片倉穰編《大越史略索引》(廣島:溪水社,1990),方便檢索。

 


 
《越史通鑑綱目》原稱《欽定越史通鑑綱目》,是阮朝嗣德帝敕令編纂的編年體越南通史。1856-59年間,國史館總裁潘清簡主持其事,經過1871-84年的檢訂,於建福帝元年(1884)進呈,板刻頒行天下。

此書是越南人用漢文所寫的最重要的通史,仿中國《資治通鑑綱目》的體裁,將《大越史記全書》等書所載的史事細分段落,加上標題及提綱。事項、人名、地名等加註,對綱目內容的批評則有謹案;各頁上欄的空白,還有嗣德帝的御批。

卷首收諭旨、奏議、凡例;前編五卷,始於越南的建國神話,重點是中國歷代王朝由漢代至五代支配下北屬時期的歷史;正編四十七卷,內容始於脫離中國而獨立的丁朝(968),至黎朝滅亡(1789)為止。書中引用的若干文獻現已不存,又有一些獨自的記事,今日已經成為研究越南前近代史的基礎文獻。

此書在台灣有影印本,部分內容有法文翻譯(1950)1957-60年間,河內曾經進行現代語譯;據說1965-74年間,西貢(今胡志明市)出版過附有原文及音譯的越南語譯本。日本學者也做過一些索引工夫8

 

《歷朝憲章類誌》乃越南唯一的類書,是研究黎朝歷史的基本史料。阮朝潘輝註撰,1821年完成,以寫本傳世。共四十九卷,分為輿地誌、人物誌、官職誌、禮儀誌、科目誌、國用誌、刑律誌、兵制誌、文籍誌、邦交誌,將有關黎朝的史料和記事分類和整理,並作扼要的記述。此書的刑律誌和國用誌,有法語譯註(1908-32)1957年西貢出版了官職誌、國用誌及刑律誌的越南語譯,附原文及音譯;1960-62年間,河內則把全書譯成越南語相繼刊行。

 

《黎朝刑律》是黎朝時代(1428-1789)官撰,但成立年代不詳。六卷12721條,是越南現存最古的法典。現存的寫本是1908年在順化發現的,其淵源郤不甚明確,學者認為應與下列兩種文獻有關:其一,是以黎朝聖宗時制定洪德條律(刑律)為基礎,於1767年刊行的《國朝條律》。現存的木刻本《國朝刑律》六卷,幾乎與《國朝條律》的內容相同;《黎朝刑律》被認為是後代手寫的《國朝條律》,《歷朝憲章類誌》的〈刑律誌〉亦收錄入內9。其二,是《律書》六卷,這可能是十五世紀的洪德原律,或者是阮薦之作。

《黎朝刑律》的編排,分為名例、衛禁、職制、軍政、戶婚、田產、姦通、盜賊、鬥訟、詐偽、雜律、捕亡、斷獄等章別。其內容以唐律為基本,加上明律,及為數頗多的越南固有法的條文而成,充分反映出越南本身的社會習慣,這與1812年制定的、直接輸入清法典的阮朝《皇越律例》二十二卷大為不同。

 

《大南實錄》乃越南阮朝歷代皇帝的編年體實錄,五百八十四卷,阮朝諸臣奉敕撰,是研究阮朝的最重要史料,內有部分涉及中國明清時期的記載可供參考。

阮朝世祖嘉隆帝於1811年下令撰修《國朝實錄》,至憲祖紹治四年(1844),首先以廣南封建領主時代阮氏歷代各王的實錄,作為《前編》十二卷上梓。嘉隆帝以下歷代皇帝的實錄,由國史館編修,從嗣德元年(1848)至維新三年(1909),相繼刊刻了《正編第一紀》(世祖實錄)、《正編第二紀》(聖祖實錄)以至《正編第六紀》(同慶帝實錄),共計四百四十一卷。另附《大南正編列傳》初集及二集。

《前編》的內容,是把越南分裂為安南、廣南南北兩個勢力圈的二百年歷史,從阮氏方面加以敘述。《正編》記載阮朝歷史,對阮朝在抵抗法國侵略及逐漸走向滅亡期間的宮廷動向,有清楚的交代。因避聖祖明命帝皇后之諱,書名「實錄」寫成「寔錄」。

此書除刻本外,另有日本慶應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的影印本 (1961年起刊行,至1981年共出二十冊)。日人研究此書的成果,也很方便參考10。河內和西貢,都出版過部分的越南語譯(1962)

 

《大南會典事例》原稱《欽定大南會典事例》,共二百六十四卷,阮朝敕撰,1855年完成。刻本。此書依《大清會典事例》的形式,把阮初至嗣德五年(1852)的事例分類和加以整理,是研究阮代的基本史料,其重要性僅次於《大南實錄》。1965年起,西貢出版了附有原文的部分越南語譯。

 

《大南一統志》是記述阮朝版圖的地誌。翼宗嗣德十八年(1865)敕令國史館仿中國清朝敕撰書《大清一統志》進行編述,於嗣德三十五年(1882)完成。其後有所補續,但1885年乙酉之役,咸宜帝敗於法軍,蒙塵之際,稿本亦部分散失。成泰十八年(1906)重修,維新三年(1909)刊刻。成其事者,為國史館總裁高春育。由於當時越南在法國支配下分割為三個地區,刊刻內容只限於保護王國安南所在的中圻諸省,北圻及南圻各省仍以稿本形式流傳下來。

此書共十七卷,列目二十三條,載錄各省的疆界和沿革,及府縣的分轄、形勢、氣候、城池、學校、戶口、田賦、山川、古蹟、祠廟、陵墓、寺觀、關汎、驛站、橋樑、市舖、人物、僧釋、土產等。雖然若干地方只有片斷記述,欠統一性,但畢竟提供了大量有關十九世紀末年越南地理的貴重資料,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參考。1941年日本印度支那研究會松本信廣將本書分兩冊影印出版。

 

《同慶地輿誌》是越南重要的地理書,亦稱《同慶御覽地輿誌略》,阮朝官撰,完成於1885-88年間。寫本。日本東洋文庫出版的《同慶御覽地輿誌圖》上、下(1943),是複製此書的地圖三百一十四幅而成的;書中有山本達郎的〈關於安南的地誌──同慶地輿誌解說〉,頗為詳盡。
 

 

上述十種漢籍,都是研究越南歷史、文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。從這些漢籍的編修緣起和體例內容,可以充分看出越南從中國獨立以後的一千年間,史學撰著大抵仿照中國史書,其規模雖不能與中國相提並論,但較諸其他東南亞國家,是堪稱進步和完備的。

近數十年來,越南學界的要工作之一,是把這些漢籍翻譯成越南語。不過,無論越南音譯、語譯或法文翻譯,其完整性和重要性都不能超過漢文原本。中國學界在這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,事實上中國學者整理越南漢文史料的貢獻,一向是受到國際學界注重的,例如陳荊和教授在香港出版《國史遺編》(香港:新亞研究所,1965)、編註阮述《往津日記》(香港:中文大學出版社,1980),及主持《大越史記全書》的校勘工作等。日本老一輩的史學家,一般都通曉漢文,所以在研究越南漢籍方面,取得的成績也很不少。

於此,我們希望中國學界不要浪費本身擁有大量古代文獻的特有條件,及可以直接利用越南漢籍的優勢,大力開展對越南以至東南亞各國的史學研究,使中國不再處於只提供史料的地步,重新成為研究東南亞史的重鎮。

 
 

---------------
 

1 例如1884年岸田吟香在上海翻刻《安南志略》,同年引田利章在日本翻刻《大越史記全書》等。

2 有關這些機關的藏書情況,日本學者比較留意,可參:松本信廣〈河內法國遠東學院所藏安南本書目〉(《史學》1341934),及〈越南王室所藏安南本書目〉(《史學》1421935);山本達郎〈河內法國遠東學院所藏字喃本及安南版漢籍書目〉(《史學》1641938),〈河內法國遠東學院所藏安南本追加目錄〉(《東學報》3621953),〈巴黎國民圖書館所藏安南本目錄〉(《東學報》3611953),〈巴黎亞細亞協會所藏安南本書目〉(《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》51954);川本邦衛〈越南社會科學書院所藏漢喃本目錄〉(《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紀要》21971);藤原利一郎〈巴黎國立圖書館新收安南本目錄〉(《史窗》321974)等。還有《東洋文庫朝鮮本分類目錄附安南本目錄》(東洋文庫,1939)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ies Southeast Asia Catalog1-7 (Boston, 1976)等。

3 片倉穰〈越南前近代資料解說〉,《亞細亞歷史研究入門》第五卷(京都:同朋舍,1984),頁448-453

4 例如:《東洋史料集成》(東京:平凡社,1956)、《世界歷史辭典》(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5)、《東南亞知識事典》(東京:平凡社,1986)、《東南亞歷史詞典》(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95)等。

5 有關《大越史記全書》的成書和流傳情況,可參陳荊和〈大越史記全書的撰修與傳本〉,《東南亞─歷史與文化》7(1977)

6 陳荊和編校《校合本.大越史記全書》上、中、下冊 (東京: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,1984)

7 山本達郎〈越史略與大越史記〉(《東學報》3241950),對《越史略》與《大越史記》的關係有所闡述。

8 竹田龍兒編〈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註索引(地名之部)〉,《史學》3334合刊(1961)

9 《黎朝刑律》與《國朝刑律》有不同之處,例如:《黎朝刑律》的〈職制章〉在《國朝刑律》作〈違制章〉;《黎朝刑律》有721條,《國朝刑律》則有722條。

10 松本信廣〈安南史研究上的兩種資料──Bibliographie Annamite與大南實錄〉(《史學》1511936);大澤一雄《大南實錄前編索引──人名之部》(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東洋史研究室,1964)

 
 


香港• Hong Kong
 

《當代史學》1卷第3Contemporary Historical Review    Vol. 1 No. 3